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访校|碧桂园集团学术总监专访:IB课程的本土化

2017-02-22 李春雷 新学说

↑ 点击上方“新学说”关注我们

编辑/新学说 刘澎祥


广东碧桂园学校在2011年实现了IB课程一条龙,成为中国大陆较早一批包含了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具备完整IB课程体系认证的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的IB课程本土化建设,在国内也是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为此,在这次新学说参访广东国际学校时,我们专门访问了广东碧桂园学校(顺德),来一探究竟。



IB课程的本土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这可以说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势必会产生不小的碰撞。不同的评估标准,不同的课程体系,又为课程的具体实施带来不小的挑战。为此,新学说采访到了碧桂园集团学术总监李春雷先生。



“IB课程本土化的意义是什么?”


李春雷:


IB课程本土化,就是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理念,要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把IB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我国义务教育目标(新课标)融合,要经过中国化、校本化和生本化的过程。也只有将IB课程本土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能落地生根,得到国家的认可和家长学生的欢迎,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比如IB提倡的全纳教育与我国的有教无类,IB提倡的differentiate与我们的因材施教,IB提倡的Transfer技能与我们强调的学以致用,IB的很多理念都能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找到共鸣,找到相通点。只有将两种教育思想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实现IB课程本土化,才能让IB课程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广东碧桂园学校IB课程本土化,就是在学习IB课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世界为教材,以生活为教材,以概念为驱动,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教学双基扎实的优势,融合我国国家课程纲要的基本要求,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情怀的人。


“IB课程在本土化过程中想要达到哪些目标?”


李春雷:


IB课程本土化首先就是培养目标的本土化,就是要把IB课程的十大培养目标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确立适合我国国情、校情和生情的培养目标,使IB教育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申请到理想的国际大学并为未来的大学学习做好准备。例如,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中国灵魂,国际情怀”,就是在IB 的十大素养(积极探究、知识渊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善于反思)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十大培养目标(通情达理、文明有礼、感恩孝顺、健康自信、慎思笃行、坚持原则、终身好学、探究创新、诚信合作、理想责任)。


例如,在PYP小学阶段,要科学而系统地融合国家课程纲要和IB课程纲要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纲要。通过探究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落实六大学科(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个人教育,社交教育与体育)学科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习得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对概念的理解、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春雷:


中文和英语教学在我校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一种相对平衡、相互促进、自然过渡的关系。   

    从总体上说,跟母语一样,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作为思维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工具,要做到语言之间自由转换和东西方文化共融。从具体的教学策略上,我们是采用英语学习的加性原则,就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使用的范围和比例也在逐渐增大。例如,PYP小学实施的是平衡的双语教学;MYP中学项目前三年的学习和探究采取平衡的双语教学中向英语倾斜,后两年的教学语言则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努力向全英语探究靠拢;在DP项目,除中文学科和韩语学科外,英语是主要授课语言,老师们可以做到100%全英语授课。



“教学形式与内容做出了哪些调整与改变?”


李春雷:


在IB课程本土化过程中,除了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本土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国际课程项目,IB倡导的六大教学法(探究式,协作式,情景教学,概念驱动,因材施教,以评促教)跟我国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的相通之处,此外,我们也运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法,例如诵读法,练习法,讲授法,等等。

在教学内容方面,PYP和MYP都是依据国家课程纲要、新课标精神和项目过渡、年级衔接的需要进行大力度的整合, 积极践行IB理念,认真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和理解,也注重探究、反思、创造和服务。

例如,PYP的教学从传统的传授式更多地向探究式转变,从分学科单线教学向超学科教学转变;教材使用上从一种教材到一纲多本转变;备课形式向年级超学科集体备课与学科集体备课相结合转变。



“碧桂园IB课程本土化的过程中的评价手段是什么?”


李春雷:


IB课程校本化之后,我校目前主要采用双轨制学业评估制度,即IB项目的标准参照法和中国传统教育的对比参照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业评价。其中又以项目要求的标准参照法为主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的形成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对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估。

我们使用两种评价方法与丰富的的评价手段给学生创造尽展所长的机会,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与探究行动,鼓励学生通过有质量的行动和作品,表达不同的理解和见解,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长。

    例如,PYP小学以探究单元总结性评估任务作为重要手段评估学生一个单元的所学所得,把前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及超学科技能,以学段书面统测为手段保证学生学科双基的落实,以学习成果展、学生主导会议等为契机,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所学,等等。


“IB课程本土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李春雷:


IB课程本土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首先是项目的学习与理解,包括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学科大纲、项目通则等,然后就是本土化或者说校本化的工作了,每个方面都要以国家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整合或者融合,确立校本化的培养目标,开发并不断完善学科课程图,制订并完善学校的五大政策(学术诚信、全纳式教育、语言教育、评估政策、招生政策),等等。

     以PYP课程本土化为例,先要开发和完善校本的六大学科范围与顺序,然后开发相对稳定的年级探究概览,在与学科组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在周课时计划表里明确学科独立教学与超学科探究课程的时间具体分配,做到合理平衡。具体到某个方面,譬如如何开展学校的语言教学,教学时间怎样分配,则需要制订具体科学的行动方案,PYP双语平衡,MYP教学语言由中文逐步过渡到英语,大学预科则基本实现全英语教学。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